纸质杂志销量下滑能怪谁?
《新闻周刊》最后一期的封面看来叩开不少人的心房,微博上转发量很高,我们随之发布了一份 ifanrQ,“你最近买一次纸质杂志是什么时候?” 截止本文完成之时,得到了 109 条回复,我统计了一下,一共有 32 位读者半年时间没买过纸质杂志。有一两位读者并没有计算在内,他们最近半年内在坐火车之前买了杂志。
之后,我们再进行追问,“为什么大家不再买或者少买杂志了呢?智能手机的普及是一个因素,有渠道的变化的因素吗?” 一共获得 54 位读者的回复,下面的回复很有代表性:
@红色虎斑猫:报刊亭少,不方便购买,价格略贵(相对于内容),内容少(相对于价格)。
@SeanZhang:纸质杂志信息量太小了,而且文章有的 tooo…old 了,还是就是太贵了,动不动 20 大洋一本,呵呵,有这钱直接开个流量叠加包,可以看更多的东西。
@临风画影:渠道确实是问题,凤大的《灵飞经》我死活没找到卖家,除了淘宝。但就我而言,内容质量下降才是主因。一些文学类刊物,作品质量普遍下降,部分内容立意浅薄,文字粗糙,倒是卖弄噱头不遗余力。买了也不爱看,何苦。
从以上三个回复来看,实体销售渠道的萎缩,比如报刊亭的数量变少,似乎是导致纸质杂志销量下滑的一个影响因素。但事实未必如此,通过齐鲁晚报的报道,可以了解到报刊亭的关闭和两个因素有关:
- 部分城市以 “整治” 市容为理由拆除报刊亭,也停止接受新的报刊亭审批,比如郑州年中决定拆除市区内 421 个报刊亭,影响了纸质杂志的销量;
- 纸质报纸杂志的销售利润空间小经营困难,“只卖杂志赚得少”,“生意不好做,利润太低,像你要的杂志提成只有 10% 的”。
不但杂志日子不好过,报纸的发行量也在下降。根据国际发行量核查组织联盟(IFABC)所公布的,以报纸发行量为标准的 “世界百大报纸列表”, 2010 年的榜单中列有 25 家中文报纸(台湾、香港地区除外),而到了 2011 年度,中文报纸只剩下 5 家。不过,该榜单只计算了纸质报纸的发行量。
传统媒体数字化是大势所趋,不呆在燃烧的平台,而是选择跳下海游泳的大有人在。根据美国审计媒体联盟(Alliance for Audited Media)的调查北美 210 家杂志、报纸和出版商中有 87% 已经在 iPhone、iPad 等移动平台上发布应用。
同样根据美国审计媒体联盟的统计,截止 2012 年 9 月 30 日,《纽约时报》的数字版顶月数量已经超过纸质版,达 89.6 万。而根据彭博社的报道,《纽约时报》及其下属的《国际先驱论坛报》的订阅收入增速超过了广告,订阅收入同比增长 7.1%,广告收入下滑 3.7%。分析师称订阅收入将超越广告收入,成为该报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高质量、深度、独家的内容谁都爱,不然网络上也不会出现 Longreads、Longform 等专门收集网络长文的服务,《纽约时报》的 “付费壁垒” 策略” 也不会取得成功——但如果内容上无法与网络媒体相比,那么也不能责怪消费者为何选择了网络而不是纸。